家長英語不好怎么教孩子?最好的辦法:家長以身作則,和小朋友一起學英語!你每天找視頻自己學一句英語對話,然后教小朋友?;蛘吆秃⒆右黄鹂匆曨l,一起學。你又會說,我的英語發(fā)音也不標準,英語知識也不全面,我別給小朋友教得跑偏了,以后就擰不回來了,其實教小朋友英語,就是培養(yǎng)小朋友學習英語的興趣。鼓勵小朋友,讓他/她對使用語言與人交流不陌生,有自信。
一、自己講不好英語會不會給孩子的英語發(fā)音造成影響?
剛開始給孩子讀原版英語繪本或開口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時,難免會有顧慮,我自己英語口語不好,語音語調不標準,這會不會帶偏他的口音呢?會不會對他以后的英語發(fā)音造成很大的影響?
這個問題糾結了我一段時間,直到后來我突然醒覺,我普通話照樣不標準(廣東人,從小習慣說粵語,講普通話難免帶有些許口音),為什么就敢給孩子讀繪本,為什么和他講話,不覺得他會出現(xiàn)口音問題呢?
當我想通這一層,顧慮就不存在了。一種語言,無論是母語也好,還是外語也好,本質都是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。也就是說,語言是我們表達思想的工具,一個人的英語好不好,最重要不是看他的口音標不標準,而是看他是否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,看他的用詞措句能力。假若連正確的表達都做不到,那口音標準,好像沒什么用。
再退一步來說,口音不標準不只是我們專屬,每個國家英語口音都有差異,像有什么意大利英語口音、澳洲英語口音、印度英語口音,美國各個州的口音也有不少差異,類似地方方言。但只要能正確表達,能聽懂,大家交流起來都是很愉快的,根本不在意口音這事。
況且,孩子學語言,根本不關心也意識不到語音的問題。孩子的思維特點決定他的語言學習是一種直接性的學習,孩子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會像我們大人那樣對語言進行一番的分析,即琢磨語言是什么,他們所關心的是語言的作用,即如何使用語言來交流。
所以,能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想法,能用作交流,才是最重要的。我給孩子啟蒙英語,內心曾向往過:他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,自信滿滿地與外國人談笑風生。假若孩子能做到這樣,想必他的英語成績不會差到哪里去。
但想孩子達到這樣的水平,可不容易,需要重視詞匯和語法,以及不斷進行“說”地練習。
說到詞匯和語法,不由得讓我想起以前初中死背語法,高中大學死背詞匯的經歷了。我們那代人學英語,可以說是靠死記硬背,靠刷題,但效果嘛,一般化??晌覀兊暮⒆訉W英語,就不是這樣了。從小就進行英語啟蒙的他們,不再需要死記硬背語法,而是在快樂的磨耳朵、親子閱讀中就能將語法“內化”了。
英語歌謠、歌曲和繪本,包含了最為地道的語法,最為準確和優(yōu)美的詞匯和短句,讀、唱起來十分上口,表達方式又十分“贊”。孩子在多閱讀、多聽的情況下,無意識地掌握了大量的語法,以及詞匯。
所以說到底,大量的英語繪本、視音頻輸入是不可少的。回到正題,無論是我們或者是孩子的口音,在學英語中,沒那么重要。況且,孩子的口音并不單單由我們家長決定,而是由社會環(huán)境決定。
拿我們的普通話來舉例吧,很多辨音能力強的人,一聽別人開口說話,就能猜出是哪里人,哪怕這人普通話很標準。還有,即使讓一個孩子天天聽中央電視臺,他最后說出來的普通話一定不會像里面那樣標準,也會不像我們給他講的普通話。孩子的普通話口音是受到多方影響的,父母、學校老師、同伴、鄰居、視音頻(地方頻道和中央頻道)……最終,孩子的口音會深深打上所生活的地方和時代的烙印。所以,聽一個人的口音,就知道他是哪里人;他的口音,不會像父母。
英語口音也一樣,美國各個州都有屬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口音。所以,我們放開地教孩子英語吧,不要害怕自己英語講不好,口音重,只要語法和用詞得當,你的口音根本沒多大影響,再不濟,我們還有英語的視音頻呢,以后孩子上學,也能跟老師糾正口音呢。
如果實在擔心口音的問題,也可以找一個像阿卡索外教網(wǎng)這樣的培訓機構,讓孩子從小跟外教老師學習純正的英語口語,這樣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,而且阿卡索一年的課程也才六七千塊錢,折算下來一節(jié)課的費用就20元左右,非常的劃算,大家可以先去試聽一下他們的免費課程:
【http://www.krbn.com.cn/lps/children/children.htm】(少兒英語)
【http://www.krbn.com.cn/lps/fq.htm】(自選外教課程)
二、讓孩子大膽的說英語
當我們大膽開口給孩子講英語,親子閱讀,會希望孩子能有所回應,最好,孩子能“說”出來,用英語與我們交流交流??蛇@,并不容易,有時,給孩子啟蒙了好幾個月,甚至一年,他還只能蹦出一兩個單詞,連一個小小的短句,都無法說完整,這其中的失落感,難免有些大。
讓孩子“說”英語,達到能流利說出幾句的地步,在中國這個環(huán)境,難度不是一般的大。我們孩子為什么能學會說話?一個原因是有想表達的欲望,一歲左右的娃就有一定的表達意向,經常對我們“啊,啊”地叫,但是苦于不會說話,表達不出來,所以經常通過哭來表達自己饑餓、排便、熱、痛等感覺,但是這種表達,有時父母可能理解不了,于是乖乖地學習說話。
所以我們看到早早就學會說話的孩子,他的表達欲望一定是很強的,好奇心也特別強,而且他的媽媽要么特別話癆,孩子想表達時,媽媽經常在一邊將所有的需要都念一遍,讓孩子選;要么他的媽媽不夠敏感,經常不能及時察覺到孩子的需要,孩子別無他法,只能盡快學會說話,將憋在心理的需求說出來,不然得悶死他。
到了學英語這種語言,孩子就沒多大表達需求了,即使有,也很少用英語表達出來,因為剛開始想表達出來太困難了,還不如直接用中文搞定。所以,假若孩子沒有興趣,又覺得英語表達很困難,再加上周圍沒有講英語的環(huán)境,那他說英語的欲望就很低很低了。沒有輸出,干聽不講,啟蒙英語又能有多大作用呢,又如何能達到交流的目的呢。所以,有時候我們會說,中文過于強勢,不利于英語啟蒙。
興趣方面其實還是挺好搞定,各式繪本、兒歌、動畫片齊上,興趣就來了。但如何讓孩子愿意去說,說得完整流利,覺得說英語不是件困難的事,就需要我們家長多多引導了。你把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,這才是你的本事,永遠記住這句話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!關于家長英語不好怎么教孩子的話題就給大家講完了。
評論